快报:北京评书的笔法技巧(中)
2023-02-28 12:58:49 哔哩哔哩

和小说属于书面文学不同,评书是彻头彻尾的视听艺术,说书人的口头表述和身段表演转瞬即逝,这就对叙述角度提出了特定的严格要求。尤其是在书馆里,演员始终不敢有丝毫放松,势必要使尽浑身解数,只有在“出我之口,入你之耳”的极短瞬间,做到共同理解和充分沟通,才能牢牢地抓住观众,否则就会失去观众。因此,演员时刻要揣摩探询观众的生活情况、兴趣爱好、欣赏习惯,让自己的艺术最大限度地“谐于里耳”一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, 形成自成体系的叙事方法和剪裁手段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关于叙事方法,北京评书有一套专门的笔法。根据品正三、陈荫荣师徒的分类,北京评书讲究叙、明、暗、惊、捂、伏、缝、倒插、栽、原(攒)、蹬、补共13种笔法。通过这些笔法的交错运用,组织情节,刻画人物,描绘环境,从而达到令观众百听不厌的艺术效果。

倒笔

倒笔,指在叙述过程中倒叙以前发生的事情,直到转回正书。与叙笔按时空顺序,原原本本,娓娓道来不同,倒笔别具一格,先叙述结果,或从中截取段,然后返回头来揭示故事发生的原因,以此制造悬念,既能提高观众的欣赏兴致,又能促使观众寻根探由,追溯来龙去脉。比如《三侠五义》中包公陈州放粮,在天齐庙遇一来历不明的瞎老妇人喊冤,自称是先帝真宗的李妃。由此转入倒笔,倒叙当年刘妃和郭槐理猫换太子、火焚冷官、李妃逃亡的故事,待悬念解除,再倒转笔锋,按故事发展顺序,继续用叙笔交代包公回朝,如何设计使母子相见,巧审郭槐,棒打龙袍的故事。再如《红岩》,先说许云峰的故事,暂且搁置江姐和刘思扬的故事,等许云峰碰到二人时,再用倒笔追叙他们的来历,讲述他们的故事,这样就将原先的几条平行发展线,变成单线叙述、适合评书的讲述方式。

插笔

插笔,又叫书外书,指在正书讲说中插人别的内容,通常用来“拉典”,亦即讲评名物掌故,增加评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。比如评书《西汉》中常常引用列国典故,如完璧归赵、负荆请罪、窃符救赵、五羊皮等。“拉典” 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必须讲说前朝的典故, 如果说《三国》拉唐宋典,那就闹笑话了(当然,书馆现场表演时出于效果需要,有时演员故意拉“后典”,但都会和观众说明)。

很多评书名宿惯用插笔,擅长拉典。像陈士和说《聊斋•胭脂》批讲判词、连阔如说《水浒》从九纹龙史进批讲文身的由来,都十分引人人胜。

栽笔、原笔

栽笔、原笔,两者也是相连使用,先栽后原,互相呼应。前文书中提起原因,种下根由,后文书再说清补明结果,使首尾呼应。比如《隋唐》中临潼山李渊误射单雄忠,就是栽笔。照李渊所说,到任太原之后,得了闲暇,必定到二贤庄登门谢罪。但不知怎的,李渊一直没去,这才引出后文书瓦岗山众将之中唯有单雄信至死不保大唐,直到锁五龙,破洛阳,单雄信自刎身亡,这个原笔才算完成。而多个原笔凑集到一起,称为攒笔,亦即许多栽笔设置的由头有了集中的结果。比如《龙潭鲍骆》中先说骆龙生前云游天下,交友授徒,留下许多栽笔。后来鲍自安保李旦兴兵反武则天时,号召天下英雄到龙潭报号勤王,所有前文栽笔中提到的人物,所谓“五老四虎八猛九杰十二雄”,都奔龙潭而来,这就是攒笔。

蹬笔

蹬笔,指解开一个“扣子”、说完一个大的回目后,离开原来的故事线索,重新开始单线索的铺陈。比如《炎宋兴》中说赵匡胤夜入皇宫杀人,逃出杀人,逃出汴梁后在黄土坡与郑子明、柴君贵三人义结金兰。只因各州城府县画影图形捉拿赵匡胤,兄弟三人不便同行,无奈洒泪分别。由三义攒笔转为赵匡胤单笔,把郑、柴二人“蹬”出去了,这就是蹬笔。

补笔

补笔,又叫补剔,用来补叙前文书的疏漏和不足。比如《封神榜》由“纣王女娲宫进香题诗”开书,不太热闹,而由“哪吒闹海”或“姜子牙下山”开书,就能吸引观众。但热闹是热闹了,却留下一些漏洞,需要在后文书中一一填补。这就需要使用补笔,用“倒打轮儿”的办法把“妲己进宫”“姜皇后之死”“燕山收雷震” “西伯侯被囚” 等书补上,既可以是情节的补充,也可以简要补充说明人物的身世来历,或是通过人物对话间接交代。补笔的使用,既要条理清晰,让观众听得清楚明白,又要让观众不厌烦,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功力火候。

此外,湖北评书名宿李少霆对评书的笔法也有相关表述,与上述说法大同小异。李少霆讲述、徐世康整理《“八法”“六口” “十字诀”“十忌”》一文中提到,评书的笔法“大致可分为‘明笔’‘暗笔’‘顺笔'‘倒笔’‘插笔’‘并肩笔’引笔’‘比喻笔’‘辅助笔’‘惊笔'‘险笔’等”,亦是一家之说。整体看来,评书的笔法虽然有的不免琐碎而略显重叠,但确实标示着评书叙事方法的丰富性。

猜你喜欢